中邦苗木蛟河基地 負責人 王維博
我在高中時提出入黨申請,2008年在大學裏正式成為一名黨員。從小就向往成為黨員的我,出身於黨員“世家”——爺爺是擁有紅色基因的老黨員,父親是身負使命的軍人。所以無論是老黨員的熏陶,還是新黨員的教誨,都讓我沐浴黨性的光輝之外,更加堅持作為一個黨員的使命與擔當。一個黨員的成長,需要去灌溉、去培養,願我的一腔熱血與苗木基地的“小精靈”們一路,起步於蛟河,卻遍布祖國四方。
1.9米的身高、身材魁梧、長相憨厚的王維博,第一眼就給人“定海神針”般的踏實感。作為中邦苗木蛟河基地的負責人,維博以他的一份擔當與愛心,給基地中60公頃苗木們滿滿的“安全感”。
去年吉林市“7•19”暴雨引發了山洪,蛟河基地三分之二的苗木遭受了澇災。盡管當時維博和兄弟們奮戰七天搶救回大部分樹苗,但造成的損失讓他懸著的心始終放不下來。為了避免損失再次發生,他開始翻閱各種資料,查找原因。“苗木基地旁的小河河床淺,汛期一到河麵加寬,一旦再有暴雨引發山洪,遭殃的還是基地的樹苗。如果趕在汛期來臨前把河道疏浚通暢,河的排澇能力增強了,山洪再來也就不怕了。”
說幹就幹,維博和他的小團隊,開啟了“治水行動”。雖然前期艱難,甚至很多人不理解,但當2018年的汛期平穩過度後,看到災後依然茁壯成長的樹苗,大家對維博多了一分理解,因為他的未雨綢繆,讓樹苗們躲過了汛期的危險。
疏浚河道的舉措贏得了兄弟們的稱讚,卻沒有達到王維博的“終極目標”,他要治水、育苗兩不誤,標本兼治。王維博與苗木技術負責人反複溝通,針對山洪浸泡過的苗木病蟲害潛伏時間長、需要係統觀察與監測的特點,共同鑽研出四種樹木的觀測、養護措施,將一係列標準明確、實操性強的苗木養護辦法編寫進苗木養護月曆,提前做好預案,將損失盡可能降到最低。正是因為維博和他們小夥伴們的“行動力”,蛟河基地新植苗木成活率從之前的85%提升到95%,出苗量也從2017年全年出苗3100株提升到了僅2018年上半年就出苗5000株。
每一次嚐試、每一個探索的背後,都源於苗木人的用心與擔當。而這一切,隻為給樹苗們提供更適宜的生長空間。敬畏生命、遵循規律、崇尚自然,王維博堅守在蛟河基地踐行著他的護苗理念,見證著近14萬株苗木們的點滴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