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三部 項目經理 韓家偉
從“白山市城市綠化及景觀提升項目”到“梅河口市海龍湖公園項目”,韓家偉總結出一套屬於自己的項目管理模式:“定策略、控成本、講標準、建團隊”,他常說:“現場帶動市場,以工程樹品牌,才能撬動全新區域市場的大門。”在實戰中,他以身作則,嚴抓項目管理,完成一項項精品工程,他帶的團隊也成了一支能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隊伍。
定策略——因地製宜全麵統籌
2017年5月,白山市城市綠化及景觀提升項目完美收官,韓家偉帶領園林三部直接從白山轉戰梅河口,進入梅河口市海龍湖公園項目。梅河口市是一個全新的市場,工程相比之前的項目也要複雜很多,總體布局七大功能版塊,融入了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涉及到很多專業交叉作業,韓家偉雙管齊下,外聯內控兩不誤,白天他陪著業主考察項目、匯報方案,利用晚上的時間組織施工隊長研究施工方案。
多少個夜晚,三部燈火通明,大家一起進行頭腦風暴,熱烈討論施工策略,“各個專業看似簡單,交叉作業多,可能會造成部分施工周期性停板,”“人員不足,要有解決方案,試試區域負責和專業施組能不能解決,”“材料進場時間要考慮進去,”“分包供應商必須深入了解,做好溝通,”家偉帶著大家一遍一遍研究設計圖紙,不斷完善施工方案,全麵統籌做到無懈可擊,三個月,他沒回過一次家,眼睛熬得血紅,最終優化的方案比預計整體縮短總工期25天,有效降低施工風險15%。他的這份認真,打動了業主單位的領導,放心地把項目交給了我們。
控成本——一毫一厘節支降本
“這項節省一分,那裏省下一毛,整體成本就有可能節省成百上千萬。” 韓家偉總是這樣和大家強調,他也真的做到一毫一厘地為公司節省成本。
海龍湖公園定材料的時候,他整天泡在工地裏,一個區域,一樣材料,一種規格的仔細查看,遇到不了解的材料,他就跟施工人員請教、學習,細致到了解材料的產地、運費和處理工藝,對項目上的種種材料都了如指掌,在保障景觀效果最佳呈現的基礎上,降低了成本,縮短了運距,僅景觀材料這項,每平方米就降低采購成本62元,累計節省采購資金13萬元,他潤物細無聲的感染著團隊每個人,兄弟們都對這個事無巨細的項目經理豎起大拇指。
講標準——認真落實強化監督
在大家的印象裏,家偉是個謙和的人,而在施工標準化落實上,處女座男生的精益求精,讓大家看到了他嚴格的一麵。
在他的團隊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化作業流程,上到管理人員,下至基層員工,都要嚴格按照標準執行,並做到逐級把關。多年來,家偉養成一個習慣,就是不管他多忙,每天都要抽時間到現場走一圈。一次在項目巡查時他發現基坑維護缺了一個角,基坑上麵有個工人沒有戴安全帽,他當著大家的麵,毫不留情的質問負責這個區域的施工隊長:“項目指導書你認真看過嗎?日常施工現場把控你做到了嗎?你就是這麽帶你的兵嗎?精品工程經不起任何一點兒疏忽遺漏。”這位隊長羞愧難當,主動把執行標準化需要注意的細節問題整理成文件在管理人員的大微信群裏發布,警示大家。
標準化施工管理上,他鐵麵無私,認真監督,當天問題當天解決,從上到下都高度重視,他說:“我們要把工程當成作品來做才對得起自己的付出!”
建團隊——上下一家高效配合
控成本他省,講標準他嚴,而在團隊建設上,他像一個溫暖的大哥哥,處處事事都考慮到每一個“家人”的心裏,他總是囑咐管理人員:“吃、住上一定要做到最好,大家都常年駐外,還有剛畢業的孩子,咱們得把這過得像個家,讓大家能專心投入到工作中,和團隊一起成長,別讓任何人掉隊。”走現場的時候他也常常囑咐施工隊長和技術員:“勞務分包、機械和材料供應商咱們要多溝通,多幫助,教教他們怎麽幹省工、省機械,提高他們的技術質量,讓他們融入我們這個大家庭。”
今年9月1日,項目接到10月1日開園的消息,整個園區的瀝青道路還沒有通暢、橋的主體還沒完成、整個湖還沒注水、疊水還沒完成,一個月的時間搶工期,團隊上下團結一心,共同迎接挑戰,每天早上五點家偉就來到現場,安排好大家一天的工作,為了節省時間,中午他和大家在工地上邊吃飯邊開會,晚上不管幹到幾點,他總是等大家都結束工作再回去睡覺;資金不足,供應商自己借錢進料,保障材料、機械及時進場,在他的帶領下,施工現場的工作井井有條的進行,園區如期開園迎客,聽到社會各界好評如雲,三部的兄弟們眼睛濕潤了,平日的積累,讓這個團隊凝聚了力量,能打硬仗,打勝仗。
說起未來,說到奮鬥,家偉說:“從26歲到34歲,八年的時間裏,中邦給予我盡情施展才華的平台,一次次曆練、一遍遍鑽研、一次次突破,一項項工程,陪伴我從青蔥年華走到三十而立,我一定不辜負公司栽培,堅守崗位,做‘奮鬥者’帶團隊一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