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日,長春水文化生態園項目正式竣工開園,這個沉寂了多半個世紀的老南嶺淨水廠重新煥發生機,成為東北老工業遺址改造項目的典範,社會各界好評如潮。這個項目是中邦園林首例EPC工程,也是設計師作為項目管理者角色進場的一次全新嚐試,方召作為項目的設計經理,跳出設計做設計,困難麵前有擔當,經過兩年多的打磨與曆練,實現了從設計師到設計管理者的完美轉型。
會溝通的設計師
2016年年末,方召以設計經理的身份進入這個讓他既期待又緊張的EPC項目,能參與如此全麵的大項目,對設計師來說是幸運的,期待它能成為自己夢想路上的一次飛躍。然而,困難和壓力也都擺在麵前。項目聚合建築、景觀、生態、市政道路、文保建築修繕、室內裝修、綜合管網等眾多專業,需要設計師站在更全麵的角度思考問題,全麵深入的參與項目每個環節,讓設計走向更前段,做全麵統籌。與項目涉及的各領域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和協調就成為重中之重的工作,進入項目後,方召給自己定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做好全麵溝通,突破這張錯綜複雜的關係網,這為後期工程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沒有人是天生的溝通專家,方召用真誠打開了局麵。項目部每天早上開早會,為了能深入的了解項目與各施工方做好溝通,他習慣每天早早就到,先走一圈現場,發現問題早會馬上討論解決。
早上走現場的時候,經常會遇到業主單位的領導,他就主動陪著領導一起走,更多了解了業主的想法,也從全局考慮給出一些適合落地的建議,時間久了,他的專業、勤懇、真誠,贏得了業主單位和參建單位的全麵認可,“有事找方召”慢慢成了大家的一種習慣。
除了園區內部的溝通,他也積極地與政府部門進行溝通,匯報方案有時反複修改都不能通過,情緒低落的時候,他就去走現場,既能緩解壓力又能啟發思路,改好方案再匯報。憑借這股韌勁,2017年進入項目到2018年工程完工,方召與20多家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朋友圈裏猛增300多人,方召成為了項目上各單位之間溝通的紐帶。
懂工程的設計師
如此龐大的綜合性項目,最大的問題就是“整合”,某些挑戰並不是通過專業技術本身就能解決的。比如各專業有各自的行業標準,在麵對一個問題時往往相互衝突難於平衡。作為設計師,要像一本百科全書,能夠站在更全麵的角度思考問題,從方案設計到施工圖方案,都要最大限度的實現落地,如何做到?方召給出了這樣的回答:“做工程的補位和不厭其煩的溝通。工程的補位,就是讓自己參與到N個崗位當中,全麵了解工程,能夠及時預判事情的趨勢和問題,找到相應的團隊來解決,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耐心溝通,保障各環節打通,意見落到實處,才能做出好的作品,才能最大限度的節省施工成本。”
每天現場2萬多步,方召踏遍園區的每個角落,從技術到材料,他都要親自監督。地下停車場錨噴施工的全天時間,方召從頭跟到尾,不停的和施工人員交流學習。地下空間不僅陰冷而且灰塵很大,環境這麽差,別人躲都來不及,方召卻說:“企業給我們創造這麽好的學習機會,一定要珍惜,要不斷積累、充實自己,不懂就要問、要學,眼中時刻要有活兒。”他就是這樣一個眼裏有工程、心中有設計的人。空中棧道鋪裝材料選擇節能型材料竹木,有良好的材料力學性能,鋪裝時遇到樹木,就在中間斷開,既不破壞原有樹種,棧道環抱著樹木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廠區原有舊邊石、外購舊枕木作為部分地麵鋪裝材料,廢舊材料得到了合理的利用,還保留了曆史的痕跡;利用南北沉澱池現有水資源,結合海綿城市做法,形成水循環係統……他在工地上找設計靈感,真正成為了專家。
有擔當的設計師
兩年多,他做了700多個會議紀要,寫了4個厚厚的筆記本,最多一天需解決60個以上的問題,一天的工作當中,他最多接過300多個電話,他就像長在了項目上,從妻子懷孕到孩子一歲多基本沒陪伴過。他太愛這個項目了,每次他想請假陪陪家人的時候,他都和自己的內心做無數鬥爭,最終都選擇堅守崗位,他不想因為請假耽誤了項目的進展,更怕自己錯過任何一個建設的細節。
2018年5月,項目作為今年全市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準備迎接市領導的調研,方召作為所有建設單位裏唯一的代表,和業主單位共同參加此次迎檢工作。白天布置現場路線,晚上準備匯報資料,無數個不眠夜,大量的匯報材料都需要全麵整理,在用最精簡的形式輸出,那段時間項目部的燈從夜幕亮到清晨,等到天邊再次泛白再關掉,他從來沒有一聲抱怨,每一樣都做到業主單位的前麵,他心裏始終有一個信念在支持著他——要用自己的行動,為企業帶來榮譽。
項目結束了,方召有些不舍,不舍得那個每天讓他獲得巨大成就感的地方。方召說:“這個項目讓我的經曆豐富起來,我們的設計師也應隨著這樣的項目成長,讓設計發揮規劃引領的作用,我們應該積極地去擁抱夢想,擁抱時代,時刻準備著迎接下一個挑戰,做出更多的精品工程。”
未來有一天在水文化生態園,像所有的遊客帶著孩子一樣,女兒趴在肩膀上感歎:“爸爸,這裏好漂亮啊!”方召一定會無比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