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從事地鐵測量工作10餘年,參與建設廣州地鐵2號線和8號線盾構區間、廣州地鐵南洛盾構區間、廣州地鐵同泰區間(礦山法施工和盾構法)、廣州軌道交通高架10標、蘭新鐵路50公裏高鐵項目、長春地鐵1號線繁榮路站、長春輕軌3號線東延線等多項大型地鐵工程,具有豐富的地鐵平麵、高程測量經驗。
能在測量這個領域成為行家能手,成為專家,李明經曆了所有測量員都會經曆的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但不同的是,他選擇了堅持!
“我們年輕人需要多一些挑戰”
測量工作是一個從整體到局部的工作,最好有良好的通視條件。所以搞測量的,最喜歡的就是在大空地作業,這樣比較好控製。可地鐵施工往往事與願違。2015年年末,李明開始負責東延線項目全線的地鐵施工測量。整個項目處於長春市的繁華地段,地麵情況錯綜複雜,建築物密集,且征遷困難,開工作業麵多為臨時豎井,是現階段長春地鐵施工中難度係數最大、風險最高的工程。
在整個施工過程中,需要隨時根據周邊環境變化、新開工作業麵、整體施工方案來調整測量方案,伴隨而來的,是整個地麵控製網布局的調整。項目進展到現在,李明帶領著團隊經曆了20多次的大型調整,每一次都意味著新的挑戰。
李明說,自己現在的年齡,還沒到看到什麽就服輸的時候,自己的性格也不是這樣的性格。他喜歡接受工作中的各種挑戰,在他看來,工作就像開車,一直開一樣的路一定會感到困倦,問題和挑戰會給他一種亢奮感,熱情也就來了。
“逢山修路,遇水架橋”,隻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南廣場車站初期由兄弟單位施工,我們需要在車站內安裝布設4個盾構鋼環,以第三方檢測單位給出的控製點作為我方安裝測量的依據,但是兄弟單位給我們的點位沒有第三方檢測合格的報告。為了對後續施工負責,李明提出必須重新複合這些點位。
重新複合可謂是困難重重:整個過程需要在對方吊裝作業的過程中完成,且不具備通視條件;需要在距離底板近30米高的位置選點,並克服仰角40°、俯角60°的較大偏差,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整個測量團隊需要在完全懸空的深30M、長30M、寬60CM的橫梁上搬運儀器……李明帶領著自己的團隊,一一化解了這些困難,確保了盾構鋼環的精準安裝。
“測量是施工的眼睛,數據必須叫得準,叫的精”
一直以來,李明有一個習慣,就是不依仗於第三方檢測單位,自己拿出來的數據必須叫得準、叫的精。
偽皇宮東偽暗挖區間井口小,暗挖長度長,周圍建築物密集,暗挖平麵及貫通精度控製難度係數非常大。如果等站內改造完成後再進行井上井下聯係測量,就沒有合理的作業空間,更加不利於測量精度的控製。與施工隊長商量後,李明叫停站內改造施工,專門騰出半天時間來完成聯係測量工作。經過周密的計劃和準備,最終,整個測量任務一次便獲得成功,兩次傳遞方位角差值控製在6″以內!按照區間長度及貫通限差,區間方位角差值控製在20″內即可滿足貫通要求,李明所帶領的測量團隊給出了高於行業標準3倍的數據,有效保障了後續施工任務。
每一次的聯係測量,都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測量儀器設備的調試、工具與現場的搭配、人員的安全保證、鋼絲穩定性、通訊設備、人員的分配……需要集中精力布置預想作業環境一小天,近50項的準備工作,每一次李明要逐一檢查,任何一個細節都要慎之又慎。也正是因為這份認真,2017年,他帶領團隊完成的6次聯係測量均以高精度一次性通過與三方檢測單位的對比,保證了暗挖工程的準確進尺,為工程質量驗收提供了有力支持。其中起始邊方位較差最小達到了1.2″,對比該區間標準起始邊方位較差20″提升了18.8″,全長相對精度最高達1/610000,在整個地鐵施工測量領域屬於高精準測量精度。
李明常說:“施工過程中,作為測量的我們就猶如眼睛一樣,決定著施工的方向。就像隧道施工兩邊同時掘進一樣,可能一個數據的不準確,整個隧道就無法順利貫通,我們的崗位尤為重要,身上背負的是工程成敗的大事,不允許我們有任何失誤返工的機會。”
“希望每一個測量人員能夠和我一樣”
對於測量團隊,李明有自己的想法。他希望每名測量人員拿著儀器在有煙塵和泥水的環境中,能夠是一個更專業的人,成為更被別人重視和尊重的角色。
而這最根本、最核心的就是要夯實自身的業務,提升職業素養。在技術上,他也希望每個人都能和自己一樣,願意毫無保留的去幫助大家成長。為了這個目標,他逐步將更多的精力時間放到關注新人動態,組織人員培訓、學習交流,職業素養的灌輸上。現如今,李明團隊裏80%以上的隊員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獨當一麵,他也再次把自己的目光投入到了幾名新入職的人員身上……
工作10年間,李明勇敢的迎接工作帶給他的每一次挑戰,也享受著攻克每一項技術難題給他帶來的幸福感。李明說:“我愛測量工作,就想著能夠盡量發揮自己的最大價值,貢獻自己的價值。等有一天我退休了,要把自己參與建設的工程都標注在地圖上,這就是我用這一生為我的國家做的貢獻。”也正是這份執著和堅持,成就了今天的李明,讓他在這條專業道路上越走越遠,越做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