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源明是輕軌3號線東延線指揮部的總工程師,07年畢業後一直從事地鐵相關工作。11年的時間,從一名普通的技術人員一步步成長為項目指揮部的總工程師。郭源明說,技術從來沒有捷徑,需要從每一個細節控製、每一道難題的攻關中努力練就本領技能,需要熱情,更需要堅持。
一提到地鐵的專業技術,他總是目光如炬、措辭嚴謹、娓娓道來,言語中透露著自信。
對待本職工作——精雕細琢
“我們自己拿出去的工作不但貼著自己的名片,還貼著中慶的名片。” 這是郭源明經常對技術員們說的一句話。想要達到他口中的這個標準,必須具備紮實的專業基本功和豐富的項目經驗,這方麵,他不惜花費時間精力,努力讓自己成為能夠代表企業形象的一張金名片。
多年來,他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滴去積累。截至目前,東延線涉及到的實戰型施組、專家論證專項方案、專項施工方案有100多個,其中有一半之多是他編製的,哪怕是方案中的一個小措施,他也要琢磨很久。
東延線東廣場站主體結構緊鄰3個66千伏的高壓電塔,需要將電塔遷移後項目才能施工,而高壓電塔的排遷工作不是一時半會能夠解決的。早在2015年開始,大家就開始研究解決的辦法。曆經兩年的時間,在方長明、李慶軍的帶領下,郭源明反複研究提出了三版方案,最終在不遷移電塔、不擾動電塔基礎的前提下,會同業主、設計確定了《東廣場進度優化方案》,最終工期提前了兩個半月,有效保證了長東區間的盾構始發。
幾年來,郭源明參與的疑難方案優化、改進創新項目多達20幾個,沒有一次因為懼怕困難而無法推動。他始終堅持一個目標,不管被否了多少次,也不能耽誤現場。現在,為了鍛煉一線上的技術人員,郭源明逐漸放手去讓大家做,但為了保證方案的質量,他還是要一條一條的審、一條一條的過,把問題都批注出來,大家再重新去修改。外部專家這樣評價郭源明團隊拿出的方案:你們編製的方案,是我評審過的最詳細、最全麵的!
對每一個細節都精雕細琢,對每一項工作都追求完美和極致。對郭源明來說,這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態度。
對待工程質量和安全——匠心
郭源明心裏時刻記得方長明經常說的那句話:“小夥子,技術上要多用心、細致,搞技術的不能有半點兒馬虎!”這麽多年,郭源明這麽要求自己,也這麽要求項目上的技術員們,加上原本就嚴謹細致的性格,對待質量問題就是三個字:“較真兒”。這種“較真兒”是源於一種敬畏,源於一顆匠心。
項目上有明文規定,每一道重點工序,現場技術人員要先自檢,工區負責人複檢,再由郭源明檢查,達不到他的標準差一點兒都不行,必須返工,直到整改完成驗收通過後才可以進入到下一道工序。
每周,郭源明還會抽出來幾個半天,至少保證3次以上的全覆蓋式巡檢,這對技術員們來說,更是猶如一場“大考”!遇到問題,他是一點兒情麵都不留,和現場管理人員因為一個問題爭得“臉紅脖子粗”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項目上近40名技術人員,沒有一個沒被他“收拾”過。可即便如此,大家對他是打心底裏佩服。項目上的同事們稱郭源明為“工區上的質量安全守護者”,東延線全長5.377公裏,是2號線的1/7,但風險源卻是其一半之多,涉及到的已知重大風險源就有20幾個,每一處細節的控製都決定著項目的成敗,所以質量安全相關的事,必須盯住了,咬死了!
對待下一代地鐵人——傳承
“東延線整個項目涵蓋了PBA、暗挖、明挖、蓋挖等地鐵全部工法,我幹了十多年的地鐵,都沒有看到過像東延線涉及工法這麽全的項目。”說到這些,郭源明眼睛裏是放著光的,這對所有地鐵人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自2016年年初,地鐵事業部便成立了“核心技術人員培訓班”,在方長明的帶領下,郭源明以及幾名核心技術人員擔負起了老師的職責,毫無保留的將自己掌握的項目經驗傳授給大家。通過大量的培訓、練兵、案例實操、考核等手段,加上在項目上真刀真槍的曆練,兩年的時間,一批又一批技能過硬的地鐵人在這片肥沃的土壤上脫穎而出,獨當一麵,成為地鐵建設的中堅力量。
這些匠人們傳授的是一種知識,更通過一言一行傳遞著一種精神——熱愛本職、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也正是因為像郭源明這樣的匠人的不斷努力,才有了每分每秒都在提速的城市交通,有了我們的美好生活。